图源:香港商报
1月14日,在"洋人涌入"事件引发社会对社交平台内容生态治理热议的背景下,小红书适时推出九项算法治理举措,进一步落实算法公平公正,推动内容向上向善。这些举措是对上海市委网信办等部门自2024年11月开展的"清朗浦江·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积极响应,体现了互联网平台在ESG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随着算法推荐成为互联网平台内容分发的主要方式,"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操纵榜单炒作热点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部署,要求各地网站平台开展自查自纠。在此背景下,小红书推出的九项举措可谓恰逢其时。
在这一轮算法治理改革中,小红书率先在业内建立了完整的算法沟通机制。平台已上线算法公示页,向公众公开算法的基本原理与运行机制,并在服务热线95013888中专门设立算法专线。
未来,平台还将通过媒体沟通会、专家研讨会、用户开放日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算法透明度。这种主动公开的姿态,打破了平台算法的"黑箱",使企业治理更趋透明化。类似的做法在全球范围内也屡见不鲜,如Facebook(Meta)早前推出的算法透明度报告,都显示出科技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积极转变。
事实上,算法不仅是技术与程序的集合,更是平台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具象化体现。当算法决定着内容分发、流量分配、用户体验等诸多关键环节时,其背后体现的是平台企业对公平、责任、普惠等价值理念的追求。从这个角度看,算法治理已然成为衡量互联网企业ESG表现的重要维度,也是平台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关键抓手。
在社会责任层面,小红书的改革举措颇具特色。平台首创的账号"真诚分"体系,从用户行为、内容质量等多维度进行评估,通过科技手段引导内容生态向善。同时,平台还特别关注普通创作者的权益保护,每日将过半流量分配给千粉以下的创作者,践行流量普惠理念。通过"内容偏好调节"等功能,平台进一步保障了用户对推荐内容的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平台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努力。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虚假内容问题,小红书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治理措施。平台利用大模型技术对"黑灰产"账号进行识别,重点打击虚假横向测评和违法违规内容。同时,针对利用AI技术虚构新闻、假冒真人的行为,平台持续提升识别能力,并提供便捷的标注工具和举报通道,邀请用户共同参与治理。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小红书实施了"未成年人隔离"和"搜索保护"等策略,构建未成年人友好社区。同时,平台还加强了对社区氛围的治理,对攻击他人、挑唆对立等破坏社区氛围的言论进行全面排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书的这些举措并非孤立的公司行为,而是反映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在ESG实践中的新趋势。从合规导向到价值导向,从单一治理到多元参与,互联网平台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治理变革。通过建立更加透明的算法机制、更加公平的流量分配体系、更加完善的内容治理框架,平台企业正在重新定义其社会价值。
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算法推荐问题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用户反映强烈,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价值选择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专项治理行动将持续到2025年5月,监管部门将通过受理举报线索、技术核验、约谈整改、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督查督导,对自查不认真、整改不彻底的网站平台,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处罚。这种监管与企业主动治理相结合的模式,正成为推动互联网行业ESG发展的重要动力。
小红书此次发布的算法治理举措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与以往互联网平台的被动合规不同,这次改革体现了平台企业在ESG治理方面的主动作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小红书将算法治理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通过"真诚分"体系、流量普惠等创新机制,将ESG理念具体落实到平台运营中。这种将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做法,为互联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不过,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关键在于平台能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这些举措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