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强迫劳动禁令通过:全球供应链合规新挑战来临
2025-01-06 17:53

近期,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该条例将在欧盟官方公报公布后生效,并设置三年过渡期。这一新规将全面禁止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提供任何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同时禁止从欧盟市场出口此类产品,标志着全球供应链治理进入更严格的合规时代。

图源:ESGtoday

这项条例的覆盖范围极为广泛,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开采、收获到生产制造,以及供应链的所有阶段。值得关注的是,光伏、纺织、电动汽车等行业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一旦欧盟主管机构确认产品涉及强迫劳动,相关企业不仅面临产品禁售,还需承担市场撤回和处置等全部费用。

与美国的UFLPA相比,欧盟的这一条例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如果说美国的法规更侧重特定地区和产业,那么欧盟的新规则则体现了其在全球供应链治理中的系统性思维。这种差异实际上反映了欧美在供应链治理策略上的不同取向:美国更注重通过地缘政治和本土产业回流来确保供应链安全,而欧盟则致力于构建统一的全球规则体系。

对于全球企业而言,这一禁令带来的挑战不仅限于直接出口欧盟的企业。由于全球供应链的高度关联性,即使不直接出口欧盟的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例如,当一家企业的产品通过多层供应链最终进入欧盟市场时,其供应链合规性同样会受到审查。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监管趋严,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能推出类似措施,这意味着供应链合规将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门槛。

三年的过渡期看似宽裕,但考虑到供应链调整的复杂性,企业需要立即着手准备。这不仅包括开展全面的供应链尽职调查,以确保其供应链中不存在强迫劳动,还需要建立可追溯系统、完善内部合规体系,并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当前全球ESG治理日益强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将供应链合规视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投资,而不是简单的合规成本。

面对这一重大转变,中国企业应当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挑战。结合国内企业近年来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从供应链转型升级、数字化追溯、供应商管理、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为企业构建起全方位的应对策略框架。以下六个关键领域的布局建议,将帮助中国企业在这场全球供应链治理的新变局中把握先机:

提前布局供应链转型升级

近年来,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展现出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欧盟新规的出台意味着企业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供应链结构。过去几年中,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这种供应链多元化的布局经验值得借鉴。建议企业利用三年过渡期,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供应链网络。

构建数字化供应链追溯体系

随着全球供应链治理日益精细化,传统的纸质文档和人工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合规要求。部分领先的中国制造企业已开始采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程可追溯。这种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满足合规要求,还能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

深化供应商ESG管理

过去数年,中国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新规对供应链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企业建立分级分类的供应商ESG评估体系,定期开展供应商审核,并通过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供应商提升合规能力。这种协同发展模式已在国内部分行业龙头企业中得到验证,效果显著。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单打独斗的模式难以持续。建议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行业组织,与欧盟等市场的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同时,可以考虑与国际认证机构合作,提前开展第三方审核,增强供应链透明度的国际认可度。

投资人才与体系建设

合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能力的体现。建议企业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组建专业的供应链合规团队。同时,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从战略高度重视供应链合规工作。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ESG委员会,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创新合规管理工具

随着监管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合规管理工具可能难以满足需求。企业可以考虑开发或引入专业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前识别和预警潜在风险。一些领先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一禁令不仅是挑战,更是中国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短期来看,确实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合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中国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契机。以上建议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分阶段的实施计划。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以先从风险最高的领域着手,逐步完善供应链合规体系。

 

编者按:

欧盟强迫劳动禁令的出台标志着全球供应链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不仅是一项贸易合规要求,更反映了全球ESG标准不断提升的趋势。虽然这给企业带来了短期的合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变革有助于推动全球供应链向更可持续、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对于渴望在全球市场保持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只有未雨绸缪,主动适应更高标准的国际规则,才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