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这是中国首次在对外承诺中明确提出温室气体净排放的绝对减排幅度,标志着中国气候治理路径的重要转变。
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将以最大努力落实《巴黎协定》目标,并公布了多项新的中长期承诺: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习近平强调,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他同时呼吁国际社会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以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气候治理格局。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缔约方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
与之前的目标相比,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有重大突破。此前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次新承诺首次在国际场合明确提出峰值之后的绝对减排比例,填补了2030与2060之间的中期量化目标空白。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这是中国首次提出碳达峰阶段后全经济范围、全温室气体净排放下降等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系统性构建了涵盖能源和产业转型、政策工具创新等多维度指标的行动纲领,标志着中国迈入更加系统全面的低碳韧性发展新征程,并将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取得扎实进展。例如: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突破16.9亿千瓦,达到“十三五”末的3倍以上。有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装机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的领先进展,未来有可能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在《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的关键节点,中国此次提出的系统性目标,展现了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将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
作者:Q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