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頻致辭,宣布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這是中國首次在對外承諾中明確提出溫室氣體凈排放的絕對減排幅度,標誌著中國氣候治理路徑的重要轉變。
習近平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將以最大努力落實《巴黎協定》目標,並公布了多項新的中長期承諾: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範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森林蓄積量達到240億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主要高排放行業,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
習近平強調,這是中國對照《巴黎協定》要求、體現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標。完成這一目標,需要中國自身付出艱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開放的國際環境。他同時呼籲國際社會把握正確方向,堅持信心不動搖、行動不停止、力度不減弱,以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氣候治理格局。
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各締約方根據自身情況確定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
與之前的目標相比,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有重大突破。此前中國承諾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次新承諾首次在國際場合明確提出峰值之後的絕對減排比例,填補了2030與2060之間的中期量化目標空白。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表示,這是中國首次提出碳達峰階段後全經濟範圍、全溫室氣體凈排放下降等一攬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系統性構建了涵蓋能源和產業轉型、政策工具創新等多維度指標的行動綱領,標誌著中國邁入更加系統全面的低碳韌性發展新征程,並將為《巴黎協定》長期目標實現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已取得紮實進展。例如:截至2025年8月底,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突破16.9億千瓦,達到“十三五”末的3倍以上。有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裝機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的領先進展,未來有可能超額完成既定目標。
綠色低碳轉型是時代潮流,盡管個別國家逆流而動,但國際社會應當把握正確方向。在《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的關鍵節點,中國此次提出的系統性目標,展現了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將為全球氣候治理合作註入更多正能量。
作者:Q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