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9月17日发表其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题为「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报告围绕经济和民生两大主轴,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在报告“巩固香港国际中心地位”部分,提及“绿色可持续金融发展”。
报告指出,港交所2022年推出国际碳交易平台Core Climate,是全球唯一以港元及人民币结算自愿碳信用的交易平台。未来会加强与大湾区碳市场的试点合作,试验跨境交易结算路径,共建区内碳市场生态圈。政府亦会联同内地相关监管部门和机构,研究国家参与国际碳市场的相关事宜,包括设订自愿碳信用标准和方法,以及碳减排量的登记、交易、结算等。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局长许正宇9月18日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有关推动金融和经济发展措施记者会的开场发言中提到:“财库局亦正与深圳和前海分别就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和支持深港两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探索进一步合作。”
碳市场的诞生为企业开辟了多元化的减排路径:企业除了内部开展减碳活动外,也可以通过碳市场购买碳信用,推动市场资金投入像植树造林及绿色技术开发等气候项目。
据MSCI预测,全球碳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350亿美元。要达到该增长目标,市场需要构建透明高效的交易基础设施与标准体系。
港交所一直致力建立可持续发展金融生态圈,推动气候融资,引导市场资金投入绿色项目。
作为碳市场平台,Core Climate 参考了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提出的「21项良好实践(21 Good Practices)」,为低碳转型提供一站式碳信用产品交易、托管、交收及注销服务,致力为亚洲自愿碳市场构建可信赖的交易基础设施。该平台目前拥有逾 100多名参与者,涉及60 多个获国际认证的碳信用项目。
与此同时,香港交易所也在自身运营中积极落实气候承诺。今年3月,香港交易所宣布,集团所有业务已于2024年实现了碳中和,是香港交易所气候行动的重要里程碑,兑现了其致力于推动全球净零转型的承诺。
随着施政报告相关措施的推进,预计香港将在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逐步成为亚洲领先的碳交易中心。
作者:Q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