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碳中和草莓与雀舌茶叶亮相中国成都
2025-02-02 14:47

编者按

“碳中和”食品的兴起,不仅是食品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突破,更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消费趋势正在形成。然而,“碳中和”食品的普及仍需多方共同努力。专家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和认证机制,为企业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并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更多企业投身于“碳中和”食品的研发和生产。同时,消费者也应积极树立绿色消费理念,通过优先选择“碳中和”食品,推动市场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春节期间,西部首款“碳中和”草莓与全国首款“碳中和”雀舌茶叶在成都正式亮相,为市民的节日餐桌增添了一抹绿色,也标志着成都“碳中和”食品产业迈上新台阶。

这款“碳中和”草莓产自成都近郊,采用智能温室栽培、水肥一体化等绿色种植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种植过程中,通过精准控温、控湿,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并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温室供电,实现草莓种植环节的低碳化。此外,草莓包装采用可降解材料,并优化物流配送路线,进一步减少碳足迹。

“碳中和”雀舌茶叶则来自四川雅安,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茶园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并通过种植绿肥、修建蓄水池等方式保持水土,维护茶园生态平衡。茶叶加工环节,采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并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碳中和”食品方兴未艾,品类日益丰富

事实上,“碳中和”食品并非在成都首次出现。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双碳”目标的推进,“碳中和”食品逐渐成为食品行业的新趋势。截至2025年年初,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碳中和食品。这些产品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在必要时通过购买碳信用来抵消剩余的排放量,从而实现碳中和。

成都优势明显,助力“碳中和”食品产业发展

成都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在发展“碳中和”食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都平原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为“碳中和”食品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基础。同时,成都食品加工产业链完善,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为“碳中和”食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了强大支撑。例如,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成都企业成功推出了“碳中和”火锅底料、矿泉水等产品,实现了全链条碳减排。此外,成都市民环保意识强,对绿色食品接受度高,为“碳中和”食品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这种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使成都成为全国“碳中和”食品产业的重要高地,未来有望在绿色食品领域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和产业链的完善,“碳中和”食品的种类将更加丰富,成本也将逐步降低,惠及更多普通消费者。这不仅是一场食品行业的绿色革命,更是一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低碳转型实践。通过每一份“碳中和”食品的选择,我们都在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持久动力。